历史上第一位被记载的和亲公主刘细君,她最后的结局怎样?

2024-05-18 21:01

1. 历史上第一位被记载的和亲公主刘细君,她最后的结局怎样?

这位和亲公主在和亲对象逝世之后又按照当地风俗改嫁给了对方的孙子,最后因病去世。刘细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公主,她虽然是宗室女子,但是因为她父亲江都王曾犯上作乱而沦落为罪人之后。后来汉廷因要对付匈奴而欲拉拢地处西域的乌孙国,由于当时的乌孙正处于内乱与外患之中,所以汉廷的示好态度正好给了它希望。
为了有强大的盟友可以依仗,乌孙派出使者携带众多良驹前来拜访汉朝。该使者抵达汉朝之后向汉武帝表达了乌孙想要与汉朝联盟的意愿,而汉武帝对此自是喜闻乐见。双方商讨之后决定汉廷派遣一位公主前往乌孙和亲,而乌孙则要为汉廷提供一千匹马以作聘礼之用。在有了这个决定之后,汉武帝便开始与朝臣商讨具体的和亲人选。最后在经过一番挑选之后刘细君受封成为公主,并被派往乌孙。
与刘细君和亲的对象是乌孙国王猎骄靡,当时猎骄靡的年纪已经年过半百。而且匈奴在得知乌孙与汉朝和亲联盟的消息之后也是感觉到了危机感,所以匈奴人也遣人前来乌孙和亲。最后单于女儿与刘细君分别担任猎骄靡的左右夫人。汉武帝在刘细君和亲之后因考虑到她在乌孙人生地不熟且语言又不通,所以每年都会送诸多东西前往乌孙以解刘细君的思乡之情。
不过由于当时猎骄靡当时已经年老,所以他便想让刘细君改嫁给自己的孙子。但是一直以来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的刘细君却对此十分排斥,但是汉武帝却要求她遵从乌孙国的风俗改嫁。为此猎骄靡去世之后他的孙子不光继承了他的王位,同时也迎娶了刘细君。刘细君在改嫁之后只育有一个女儿,之后没几年便病故了。

历史上第一位被记载的和亲公主刘细君,她最后的结局怎样?

2. 刘细君:历史上的第一位和亲公主

 说起历史上的和亲公主,最家喻户晓的应该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然而,我最想说的当属历史上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当我们为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成为历史上流传不衰的佳话而传诵不休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第一位对汉民族做出贡献的刘细君。谈及刘细君,就要先介绍一下她的身世。刘细君原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刘非的孙女。早在前121年皇室的互相倾轧中,细君的父亲刘建和母亲成光就以谋反罪被处死,家族受牵连也被夷灭三族,细君因幼小得以幸免,但身价却因此一落千丈,她是靠父辈亲戚的怜惜才得以长大成人的。虽然依然保持着皇族的身份,但皇族的荣华富贵却与她无关。身世的坎坷和世事的冷漠,使孤苦伶仃的细君过早的尝到了人生的苦难和面对世态炎凉的无奈情结。所幸的是细君毕竟拥有皇室血统,又天生丽质,所以在她16岁时被选为和亲公主。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反对和亲匈奴的政策,决心用武力北征,结果未能征服。当时,汉、匈两族的边陲有30多个大小不等的王国,大多为匈奴所控制,只有乌孙国(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敢与匈奴抗衡,而愿与汉朝来往。由于交通不便,彼此之间缺乏了解,熟悉西域情况的张骞便向汉武帝建议,用厚礼联络乌孙,同时与乌孙和亲,结为同盟,共同对付匈奴。武帝听了极为赞赏,当即派遣张骞出使乌孙。张骞奉命到达乌孙国后,向乌孙国王昆莫说明汉天子愿与乌孙结盟和亲之意,昆莫听后特地召集大臣议论此事后,就先派使者携带几十匹良马作为礼品,随同张骞至长安向汉皇答谢,并了解中原的实况。
  乌孙使者到了长安,看到的是雄伟壮观的景象,令他们羡慕不已。回国后,使者如实向国王昆莫禀告了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昆莫听后决定接受张骞提出的结盟和亲的建议,当即派遣使者带马千匹作为礼聘来到长安,向汉武帝提出联姻的要求,表示永结友好。武帝听了来使的陈述,同意联姻,并决定由能够担此重任的江都公主刘细君出塞。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送嫁那一天,朝廷派了随从官员、乐队、杂工以及侍女等数百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等陪嫁妆奁,簇拥着细君向西进发。细君嫁到乌孙国,由于语言不通,加上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都与汉族不一样,细君很不适应。特别是思乡心切,语言不通,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嫁给年过七旬的新郎昆莫,更是让她平添了许多忧伤。二八年华,内心憧憬编织着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然而现实却不允许自己做出任何选择,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任由大漠的风沙席卷走内心全部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冀。少女多愁善感的心中就更加悲苦,因此就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鹕兮归故乡。诗歌的内容虽然平实简单,却感情真挚,呈现内心悲楚的情怀,让人为之凄婉。
   
  
  两年后,国王昆莫去世。临死前,留下遗言,要细君按乌孙风俗嫁给自己的孙子,继承他王位的年纪与细君相仿的岑陬军须靡。这个不合汉家传统礼仪的决定,再加上与细君从小受到的道德伦理相背离,因此细君抵死不从,并上书汉廷请武帝为自己作主。武帝虽然同情细君的遭遇,可对他而言,政治需要永远放在第一位。他回书细君,要她为国家大计着想,按乌孙风俗行事。细君无奈,只得以大局为重,含泪顺从成为昆莫孙子的妻子。不久,细君为新国王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少夫。但是由于几年来一直郁郁寡欢、悲愁过度,再加上产后不久身体虚弱,便于公元前87年早早撇下襁褓中的女儿撒手西去。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牺牲了大好的年华,结束了她短暂而凄苦的一生。
   

3. 和亲公主刘细君,她的一生有怎样的事迹和故事?

“和亲”一词,早在《左传》中就出现过。所以,很多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寻求政治和军事的结盟所进行的联姻,即是“和亲”。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华夏民族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政治联姻,才是“和亲”。严格意义上讲,中原王朝将“和亲”作为一种政治、外交上的策略,以达成与周边少数民族睦邻友好关系,始于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0年寒冬,汉高祖刘邦率领三十二万大军讨伐匈奴,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遭遇白登之围,通过贿赂单于阏氏才得以逃脱。回到长安后,为寻求与匈奴之间的和平稳定,刘邦采纳谋臣刘敬的建议,决定送长女鲁元公主前往匈奴和亲。


鲁元公主是皇后吕雉唯一的女儿,吕雉自然不会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往位于北方苦寒之地的蛮族。经不起吕雉的哭闹,刘邦只得让步,将一名宫女以公主的名义送往匈奴。
如果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政治联姻才算和亲,那么,这个被送往匈奴的宫女就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亲公主了。很可惜,我们的史书并没有记录下这个可怜的女人的姓名。在汉初七十年,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时期有记录的汉王朝将宗室和后宫之女以公主的名义送往匈奴和亲,至少有五次。同样,史书都没有留下这些女人的名字。直到汉武帝时代。


汉初的和亲政策对这个庞大王朝的和平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汉武帝的父亲、景帝执政时期,西汉王朝和匈奴汗国之间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两国之间在边境上的贸易往来十分兴盛。汉武帝时代主动出击,拉开了与匈奴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所以,汉武帝时代没再将汉家女子送往匈奴和亲。不过,当汉武帝决定拉拢乌孙国,切断匈奴西方外援时,和亲政策再度没提上日程。


刘细君乃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确实是刘姓皇族的金枝玉叶。然而,当刘细君尚在襁褓中,其父因谋反被逼自杀,母亲也被斩首。年幼的刘细君作为一个孤女寄养于汉武帝的宫廷中,直到长大成人。
公元前105年,即汉武帝治下元封六年,汉武帝以大量的黄金、绸缎和数以万计的牛羊为嫁妆,将少女刘细君送往了乌孙和亲。于是,刘细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和亲公主。
乌孙位于今天伊犁河流域,是西域大国。两千年前的乌孙和匈奴的风俗习惯近似,游牧,以牛羊为食,居住在穹窿之中。刘细君所嫁的乌孙王昆莫已是花甲老人。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黄鹄歌》即是刘细君为感慨自己的人生所作。


刘细君嫁到乌孙不久,年迈的乌孙王便去世了。刘细君于是上书汉武帝,请求归汉,却被汉武帝拒绝。她不得不接受乌孙国转房婚制度,再嫁给新乌孙王。仅仅在遥远的乌孙王的穹窿中呆了四年,这个可怜的女人便郁郁而终。
刘细君去世后,汉武帝又将另一位宗室之女——刘解忧送给了乌孙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卓越智慧和才能的女人,尽管与刘细君有着相同的命运,刘解忧却有着更为刚强和倔强的性格。她不仅在异域他乡站稳了脚跟,更深刻地影响了乌孙国的内政,让乌孙王在匈奴和汉王朝之间毫不犹豫地偏向汉王朝。经过宫廷政变和沙场喋血,在解忧公主和西汉使节、军队的通力合作下,西汉政府在汉宣帝时期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取代匈奴成为西域诸国的宗主国。

和亲公主刘细君,她的一生有怎样的事迹和故事?

4. 大汉悲情公主刘细君为何家破人亡被迫和亲呢?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为了政治利益而被送去和亲的女子。她们在年纪尚小之时就离开故国,踏上没有回头路的和亲之途。
大多数的和亲女子都过得很悲惨,要么郁郁寡欢,要么被卷入权力斗争,要么前后改嫁多人,能像王昭君和文成公主那样留下千古美名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人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默默消亡,最后成为史书上的寥寥数语。

汉朝公主刘细君就是悲情的和亲公主之一。作为历史上有正式记载的,远嫁异邦的第一位汉朝和亲公主,刘细君的知名度远远不如王昭君等人。
她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老天爷好像从未眷顾过她。

悲伤童年刘细君本是皇室宗亲,她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易王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按道理,这样的家世背景该是一生无忧,幸福安定。
可惜她父亲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把女儿狠狠坑了一把。
公元前121年,刘建企图谋反,失败后自杀身亡。他的封国被废除,封地归入汉朝,家人大多受到牵连。可怜的刘细君一出生就没了母亲,虽然幸免一死,但不幸成为了罪臣之女。

被迫和亲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打算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可是无功而回。随后汉武帝展开反击匈奴的战争,于公元前133年发起马邑之战。在占领河套后,又发动河西之战,汉军节节胜利。
张骞认为联合乌孙国,能切断匈奴的右臂,于是向汉武帝建议拉拢乌孙国。
乌孙国王猎骄靡接见张骞,可是并没有答应张骞的结盟要求。猎骄靡认为“年老国分,不能专制”,而且大臣们都不了解汉朝,又畏惧匈奴。
于是派数十名使节随张骞回到汉朝,使节见识到汉朝国势强盛,促使乌孙国王考虑与汉结盟。

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往来,很是生气,想要进攻乌孙。乌孙国王猎骄靡就派使者赶赴汉朝,表示愿意迎娶汉朝公主,两国结为联盟。
汉武帝询问群臣的意见,大臣们纷纷表示同意。乌孙以一千匹马作为聘礼,与汉朝结盟。
元封六年,汉武帝派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作为联姻的公主嫁给猎骄靡。此时的猎骄靡年老力衰,而公主正值青春。
但无权无势的罪臣之女能怎么办呢?无可奈何的刘细君踏上了和亲之路,挥泪告别故国。

5. 和亲公主刘细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派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给猎骄靡,汉武帝赐给车马和皇室用的器物,还为她配备官吏、宦官、宫女、役者数百人,赠送礼品极为丰盛。猎骄靡以刘细君为右夫人。匈奴也派女子嫁给猎骄靡,猎骄靡以匈奴女为左夫人。
刘细君到乌孙后,自己建造宫室居住,在一年中几次与猎骄靡聚会,喝酒吃饭,还用财物、丝织品等赏给猎骄靡左右的贵人。
猎骄靡年老,语言不通,刘细君很是悲伤,自己作歌说:“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汉武帝听说后很怜悯她,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物。
猎骄靡年老,想使孙子军须靡娶刘细君。
刘细君不同意,上书给汉武帝说明此事,汉武帝回信说:“随从乌孙国风俗,汉朝想要与乌孙联合消灭匈奴。”军须靡就娶了刘细君。猎骄靡去世,军须靡代立为王。 刘细君与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叫少夫。
太初四年(前101年),只在乌孙生活五年的刘细君去世。刘细君死后,汉朝又派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
刘细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赢得乌孙国上下的敬重。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到乌孙国,她的付出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

和亲公主刘细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6. 揭秘:历史上的第一位和亲的公主是刘细君吗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的公主是刘细君。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和亲乌孙,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

  猎骄靡死后,刘细君随从乌孙国风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生一女,名叫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

7. 刘细君是第一位和亲公主,怎么会嫁给一个老头?

和亲算是汉武帝想出来的“惩罚”,用满嘴深明大义和牺牲小我的美言,献上一个女子的一生换得片刻安宁,倒也是一种划算的买卖。

公主和亲传到后代竟然成为一种约定成俗的风气,是皇帝们处理外交关系最擅长走的捷径,这又是汉武帝没有想到的结局了。

一、出身沉重戴罪身刘建是汉室里一个不详的名字,第一个拥有此名的是刘邦的生母位卑的第八子,被恶毒的吕后赶尽杀绝,并无子嗣活下来。
隔了几代人后,江都王刘非的儿子也取了此名。这个刘建是个行事荒唐的,举兵反叛汉武帝,结果被直接镇压处置了。
大概汉武帝对此人极其厌恶,也没有替刘建遮掩他的好色丑事。这刘建的心中毫无礼法规矩,甚至对父亲的姬妾和自己的异母妹妹出手,实在恶行满贯。



更不要提刘建身边的其他女子,那都难逃刘建的毒手,受到百般折磨和迫害。作为刘建女儿的刘细君,恐怕生活里也是躲着刘建走。
在英明神武的汉武帝的镇压下,刘建的谋反是不可能成功的,他知道事败,畏罪自杀。而刘建的妻妾们都被汉武帝下令处死,独留下了刘细君。
刘细君是个女孩,年岁又小,汉武帝网开一面留下侄孙辈的罪人之女,可不是发了什么善心,皇室女子对他总是有用的。
自此刘细君被好好养大,知书达理,性格温婉,这两点就注定了她不会反抗的性子,“江都公主”的称谓更是时刻提醒她记得父亲的罪行。
长大的刘细君很快就用了“用武之地”,我们先来说说当时的背景。




汉武帝热衷于讨伐匈奴,但战争消耗汉朝国力巨大,匈奴一时半会儿不能够斩草除根,便想着要同其他小国部落联合。
第一次张骞游说西域游牧民族的大月氏,他认为大月氏长期受到匈奴打压,会赞同双方结盟,可大月氏拒绝了,他们有自己的顾虑。
匈奴可是草原上凶悍的野狼,谁要是越过它的存在同汉朝结盟,恐怕匈奴转头就会先对付那个敢冒头的部落小国。
二、无奈和亲常思乡第二次张骞和汉武帝一商量,找上了内乱的乌孙国,乌孙国正在展开皇权继位之争需要援手,他们愿意铤而走险同汉朝结盟。
乌孙国的当权者猎骄靡年纪大了,太子却突然离世,他想把皇位传给长孙,引来其他正在壮年的儿子们的不满。
听到乌孙国结盟汉朝这个消息的匈奴发怒了,扬言要攻打乌孙国。慌乱的猎骄靡要求汉朝表现诚意,毕竟他们都付出了惹怒匈奴的代价。
汉武帝想起来了刘建罪女刘细君,她已经长到待嫁的年纪,用来和亲最合适不过,自己也不会心疼。



这边许给一个无足轻重的皇室公主,汉武帝开出的嫁妆是要乌孙国献上西域良马千匹。内忧外患的乌孙国大出血,送来一千马匹作聘礼。
真是桩顶划算的“买卖”,要是随便派出一个公主就能换来千匹战马,汉武帝宁愿那些藩王多生一些女儿。
乌孙王猎骄靡并不是什么良配,他的年纪足够成为刘细君的爷爷,只是一场政治联姻。刘细君流着哀愁悲痛的眼泪,踏上遥远的和亲路。
对于这个汉室公主,猎骄靡许给右夫人的位置。阴险的匈奴有了和解拉拢乌孙国的意图,也派来他们单于的女儿和亲,猎骄靡收为左夫人。



有记载的和亲公主就是从刘细君这里开始的,她开了一个两国联姻结交的先例,远嫁到乌孙国成为汉武帝的棋子。
三、身葬异乡无人念在环境陌生又语言不通的乌孙国里,独住在独立宫室里的刘细君并不好过。她像是被猎骄靡供起来的摆设,不能随意接触。
每个月猎骄靡会定期来刘细君这里几次,算是完成一下露脸的任务,事后他更愿意搂着本国的妃子们谈笑。
孤单和寂寞涌上刘细君的心头,她不能随意走动,也没有人来跟她说话,身边只有自己从汉朝带来的宫女侍从。



为此刘细君写了一首伤感的诗,表达她身处异国对家乡的思念,诗词被传到汉武帝的面前。难得动了几分怜悯之心,汉武帝有些可怜这个侄孙女。
怜悯的情感也只是转瞬一个念头,汉武帝顶多每年派人去给乌孙国的刘细君送去礼物,权当是缓解她乡愁的慰问品。
年迈的猎骄靡身体快不行了,他急着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孙子军须靡,便让嫁给他的刘细君,再次嫁给自己的孙子。
这是他们的传统,把女人和王位一同视作可以过继的财产,猎骄靡也没有寻求刘细君的意见,已经开始准备军须靡的继位大典。
这个消息对于接受儒家教育的刘细君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她派人加急送书信给汉武帝,希望他能想想办法,不要让自己嫁给军须靡。



也许是汉武帝流露出一点点的怜悯,误让刘细君以为他是个有温情的人。可惜汉武帝给的回复是让她以汉朝和乌孙国结盟的大局为重,要学着入乡随俗。
汉朝还要联合乌孙国攻打匈奴,怎么可能允许刘细君出了差错呢?那单于派来的女儿都知道和亲的重要,你堂堂汉朝公主更不该矫情。
各种复杂的滋味涌上心头,刘细君泪眼汪汪地读着信,知道自己已经是个弃子了。她不得不嫁给了军须靡,还为他生下一个女儿。
五年就是刘细君在乌孙国生活的时间,也仅仅五年就让一个花季少女悄然病逝。刘细君在咽气的时候,恐怕也是一种解脱。
在刘细君去世后,汉武帝得知此事,也只是皱了眉毛,又找了一个不得宠的藩王,派他的孙女远嫁给军须靡,成为连接汉朝和乌孙国的纽带。

刘细君是第一位和亲公主,怎么会嫁给一个老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